不当老板当“孩子王”——那些最无私的足球园丁
作者:xc2013  时间:2013/6/26 14:50:13  人气:2046

   2011年04月06日09:16  中国体育报

 

     有长空,雄鹰才能凌云高飞;有大地,青山方能座座巍峨;要在贫瘠的中国足球土地上,培育出鲜艳的花朵,离不开园丁的无私付出。

 

  董良田:老局长不忘“老本行”

 

  广东梅州各地的校园,总能见到众多广东足坛名宿指导小孩子踢足球,带头的是年近古稀的董良田。

 

  担任广东省体育局局长十载之久的董良田2003年退休后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任职。2008年,他组织了曾经为广东足球浴血奋战的一帮广东足球名宿如容志行、曾雪麟、冼迪雄、邓锡权、岳永荣、钟小健、王惠良等成立了广东首家从事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足球)组织--广东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董良田担任理事长。

 

  “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是想团结广东足球界人士,并使这些足球资源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以促进广东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我希望万力名人足球俱乐部能为广东足球发展‘拾遗补缺’,多做一些促进性工作。”董良田说,“拾遗补缺”要做的工作很多。就足球青少年培养而言,足球名宿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送戏下乡”,对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传、帮、带,言传身教,对推动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青少年足球技艺的形成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也无形中提升了足球人口基础,推动全民健身。

 

  董良田用行动兑现了他的承诺。他们每个月两次在广州包一辆大巴,近30名俱乐部名宿和专业足球教练乘车到500公里远的“足球之乡”梅州,进行校园足球的辅导。这一行动已经坚持了三年。

 

  事实上,董良田从政前就是广东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在中国和广东足球处于低谷的情况下,作为“梅州女婿”的他号召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到振兴足球的行列。除了技术指导,他多次鼓励和带动不少广州、深圳的企业为梅州乡下地区捐建足球场地和器材

 

  “我们进行足球辅导,希望能培养更多的基层教练,培养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提高技术,为中国足球培养更多的好苗子。”董良田说,前几年他们到梅州,感到学校和家长并不太重视校园足球的开展,心里很不好受。“现在政府和学校更加重视,家长也逐渐支持孩子踢足球,企业大力资助,我们倍感欣慰。”

 

  “看到孩子们快乐地踢足球,我们感觉辛苦没白费。”董良田说,只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振兴足球就有希望。

 

  何国生:年近五旬教足球30载

 

  他,18岁开始当体育老师,教学生踢足球一教就是30年。他就是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的足球教师何国生。

  当记者到黄花小学采访时,何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在练习足球。何老师亲力亲为作指导,当记者提出要采访他时,他说要等到足球训练课后,可见其敬业精神。

 

  “从2006年开始,足球就列入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常规化、规范化的培养计划,1至5年级每周设一节足球课,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先进的足球理论、专业的足球技巧,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展。这些都是何老师在主抓,其他体育老师辅助他。”校长黄梅菊说,近年来,学校领导本着“既练足球,又学做人”的宗旨办学,通过足球训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

 

  黄花小学上世纪80年代末被授予“广州市传统足球项目学校”称号,每隔四年均能保持这个称号,2007年成为越秀区仅有两所之一的“阿迪达斯青少年足球训练营”。从1991到2005年历年来,黄花小学足球队在区、市“萌芽”杯、“贝贝杯”、 “可口可乐”杯、“达能少年国际杯”等比赛中获得佳绩。2008、2009年女子队获广州市“达能杯”第二名。

 

  黄花小学的成绩离不开何老师兢兢业业的奉献。每周他就要上24节足球课,平均每天有高达5节体育课,同时还要带校足球队出早操、晚上训练,这些都不算课时。难以想象,何老师的工作强度如此之高。一到比赛,他甚至自掏腰包为队员买汽水、吃饭等等。

 

  “没有何老师的任劳任怨,就没有黄花小学足球的特色和发展。”黄梅菊校长高度赞扬了何老师。

 

  黄梅菊坦言,由于政策上的限制,课余的训练无法给予何老师补贴。一年下来,学校只能从其他补贴中最大限度地拨给他600元。在高消费的广州,这600元并不算什么。我们只能向何老师致敬,就是因为有像何国生这样的老师默默付出,孩子们才能享受快乐足球。

 

  王宏伟:不当老板当“孩子王”

 

  王宏伟,当球员时就作为深足主力夺得了中超元年的冠军;退役后,他又拿出积蓄与朋友共同投资开了歌城,由于经营有方日进斗金。不过,这些好日子对王宏伟来说已是过眼云烟,他已经主动从生意红火的歌城退股,现在的身份是玮锋龙腾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足球培训中心的总教练。

 

  王宏伟与李玮锋共同成立这个公司,李玮峰还在踢球,只适合当形象大使,其他事情则由王宏伟一肩挑。目前王宏伟已在深圳多所小学教足球,而且还在联系其他学校。

 

  校园足球是完全建立在非营利性基础上的活动,但以协助推广校园足球为目标的玮锋龙腾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现在我们派出10名教练,长期扎根在3个学校教孩子踢球,日常教学不仅不收孩子1分钱,学校也不用给我们任何费用,教练的薪资完全由公司支付。”王宏伟表示,他并不担心公司会因为亏损而搞不下去,“推广校园足球只是公司的经营项目之一,而且也可能是唯一亏损的。

 

  站在锦田小学的足球场上准备一节新的足球课,正是课间时间,不停有男的、女的、胖的、瘦的学生跑过来,“王宏伟大哥哥,你最近长帅了很多。”“王叔叔,今天你亲自带我们上课吗?”孩子们的称呼早就岔了辈,从中不难看出代课不到半年,王宏伟已经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公司社会影响非常好,王宏伟说,越跟孩子们接触得多,越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我们正准备逐步扩大推广的圈子,为校园足球做更大的贡献。”对于玮锋龙腾目前的教学力量,王宏伟表示能够满足10所左右的学校推广足球。“我们的教练主要分为两部分,全职的负责走进学校对学生和体育老师进行教学和培训,兼职的则主要负责寒暑假及节假日的培训。”王宏伟表示,只要校园足球继续开展下去,他就会继续用自己的努力去换来孩子们的欢笑。

 

  徐汉泉:“最足球”的校长

 

  在常人的印象中,重点中学的校长应该是板着脸孔,一丝不苟地督促着学生们做作业,监督着教师们的工作,焦虑着学校的升学率。但作为深圳中学初中部校长,徐汉泉却截然不同,“我在学生时代就喜欢足球,现在57岁了,每周还踢一场足球赛。我在深圳中学组建了两支教师队,我踢前锋,有时候跟学生队踢,有时候跟兄弟学校较量,都还能进球。”

 

  徐汉泉是深圳有名的“足球校长”,他甚至提出了“体育是所有学科基础中的基础”的理论,这让人颇感惊讶。徐校长认为只有把体育和基础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拔尖人才,“学校现在正在倡导团队教育,讲究团队的足球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而且只要教师、教练和学生配合得当,学业和体育还能形成相互的推动。”

 

  为了推广校园足球,徐校长可谓不遗余力。“我们尽可能为学生踢球提供足够的经费和条件,学校的足球活动丰富多彩,喜欢踢球的孩子也都可以去校队训练,另外学校还会每年招收一批特长生。每年校队里品学兼优的尖子队员,初三毕业时我们还会推荐直升进入深中高中部。”徐校长相信,一个体育尖子和一个学习尖子能够起到同样的示范标杆作用。

 

  张治:足球就是“女朋友”

 

  深圳市梅园小学的张治老师10年来一直扎根在校园的足球场上,他所率领的球队2009年夺得了“达能杯”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冠军,2000年代表中国小学生去南非参赛。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至今还没谈过一次恋爱,他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放在足球和孩子身上。

 

  张治老师为提高学校足球的文化氛围,将足球融入动画之中,作为教材,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张老师指导学生练球也非常认真严格,足球有成百上千个技术动作,有的动作特别难,比如有一个转身停球动作,张老师把它分解成六个等级,每次张老师都亲自示范,耐心讲解动作要领,小队员们也是细心体会,反复练习直到把它掌握好为止。

 

  “我的酬劳跟其他老师完全一样,有时候也反思自己是不是太执著,但看着孩子们比赛赢了球,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

 

  黄赫:制定千余种教学方法

 

  深圳中学初中部的黄赫老师即将到退休年龄,既要管好孩子们训练,同时还要协同班主任管好孩子们的学习,黄老师还是校学生足球队的主教练和教工足球队队长。他从不打牌,也没有时间会友唱歌,住在郊区的他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训练结束时就是我一天心情最好的时候,教孩子们踢球、带孩子们比赛就是我最大的爱好。”黄赫老师说。

 

  为了让深中初中部的同学们能享受足球的快乐,作为学生足球队主教练的黄赫老师将业余时间全部放在研究足球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上面。他制定一本厚厚的《足球训练手册》,里面竟有1000多种方法和训练形式,而且成为学校足球课的校本课程。“会踢球的人不一定会教好球,所以我尽所能把各种较好的、新颖的训练方法归纳总结出来。”黄赫老师说,这样一来,训练就不会重复,各种技术要领和训练衔接不同,让同学们时刻保持新鲜感。

 

  钟杰章:送足球技术和理念“下乡”

 

  近日,记者到梅州市梅县新城中心小学采访时,看到一位足球名宿在训练中结合自己10多年足球运动员的经历,为小足球运动员言传身教技术要领,同时,将他从事足球教练20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校教练员,并共同参与编写训练教案,努力帮助基层学校提升足球训练水平,培养和挖掘更多的青少年足球苗子。这位足球名宿就是前著名国脚、前广东女足主教练钟杰章。

 

  作为梅州人,钟杰章在2007年辞退广东女足主帅后,致力于家乡的足球振兴发展和校园足球事业。他积极响应董良田的号召,携手其他万力俱乐部的足坛名宿每个月到梅州,送足球技术和理念“下乡”。三年来,他的足迹遍布梅州10多个学校。钟杰章认为,梅州校园足球要得到发展,必须要解决四大问题:一是增加足球人口,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促进足球在校园中的普及;二是提高训练。孩子的足球训练要从意识、反应、技术再到体能,循序渐进;三是形成技术风格;四是经费投入要得到保障,杜绝弄虚作假,教育和体育部门应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http://sports.sina.com.cn/s/2011-04-06/09161716358s.shtml 

 

 

分享到:
  • 支持(
  • 0
  • 反对(
  • 0
  • test11 发回复
  • |
  • 取消回复
你还可以输入 140
  • Friendship Links
  • 情链接
  • 帮助意见    反馈系统    认证及合作    本站招聘    网站导航    百度统计
  • 技术支持:广州亿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本站联系人:万力管理员    电话:020-83750049    Email:wlffc@163.com    粤ICP备13050011号-1
  • 亿启互联-全营销系统 V1.0
扫一扫,手机访问